연행일기(민정중)

연행(燕行) 2010. 10. 20. 17:45 Posted by 아현(我峴)

老峯先生文集卷之十, 雜著, 燕行日記

* 1669년(현종10) 삼절연공행
* 정사 - 예조판서 민정중
* 부사 - 판결사 권상거
* 서장관 - 지평 신경윤

己酉十月十八日戊寅。鍾鳴詣闕。一行譯官。皆不至。令備局吏捉囚首譯家僮。鄭相公致和從外來在禁廊。邀見。姜監司鎬,李文學藼,洪司書萬鍾,金校理錫胄,李修撰奎齡,趙翰林師錫,李佐郞沃來見。辰時。與副使判決事權尙矩,書狀官副司直愼景尹拜辭。內賜貂皮帽掩臘藥丹木白礬胡椒等物。以兼帶賓客故。拜辭春宮。巳初。升殿奉文書以出。査對於慕華館。仍向前路。參査諸公。皆出弘濟院以送。趙吏判復陽,南兵參龍翼,李戶參晩榮自館相別。內兄李監司星徵,韓參奉垽,李奉事奎徵及從母夫李僉正益培,婦兄申洗馬弼華來鞍峴下送別。都承旨權公大運亦來別。到弘濟院。宗簿提調姜參判柏年,饔院提調宗室嶺陽君出餞。皆循僚席故事也。左相許公積,金戶判佐明,朴禮判長遠,鄭刑判知和,李參贊慶億,李禮議俊耇,李刑議弘淵餞行。醉後步出橋上。工議宋公時喆率郞僚來餞。李副學敏迪,洪慶州處大,李應敎敏敍,申正郞晸,洪直講,趙戚丈聖耇,族兄台重,宋姪炳夏,炳遠,尹姪楨周,朴監察大相,李生員光勗,李生翿,金兵使鏡,李兵使斗鎭送別。南應敎二星,李應敎端夏佩酒而來見。余醉甚。不酌而罷。洪承旨萬容勸飮二酌。贈饌器而去。到綠礬峴下。金司禦壽昌,卞掌令榥,李正光迪,朴司諫增輝來別。李正持酒勸飮。醉不能飮。贈以送行序一篇。到高陽郡。夜已深矣。主倅鄭君何有北路同事之舊。設酒相迎。

己卯。趙弟惀,李生送行至此。告別而歸。備局吏李能白,安信聘,宣惠吏南斗七等隨來告辭。李掌令世華來見。食後發行。往謝鄭倅。取徑路歷拜外祖墳山。哭內兄李谷山喪次。方有遷厝之擧矣。道遇內兄李奉事參徵。班荊少話。仍入其新卜之山。與內兄李庶尹箕徵審看。到坡州。日纔過午。閔生之涵來見。庚辰。朝發到臨津。李參奉時欽,李忠義震彪,趙生員爾鼎送行至此。同舟泝流。行數杯。至花石亭而止。諸君同渡下岸相別。鎭夏,鎭周,鎭長辭去。午憩長湍。夕投松都。未及二十里雨作。一行盡沾濕。留守洪令公處亮,經歷丁君昌燾來見設酒。夜罷。歲幣押領京畿差員宋察訪光洵辭去。封上辭職狀本。

辛巳。朝往哭辛文川喜季。歷謝留守經歷。各行數杯。還客館喫飯卽發。歷入趙樂靜,文丈墓所展拜。庶叔閔別將光謙。率母妻寓居其墓村。與之敍話。夕投金川客館。有濕氣。移接鄕社堂。京畿陪行差員許察訪浹辭去。

壬午。朝發抵平山。李公叔達以延安倅。爲供副使來。設餞酒。辭以病。行兩杯而罷。午後往斗城里。拜先祖贈僕射公墓。仍看改莎立石之役。留宿墓下居宗丈閔載寧晉亮草堂。先隴之右。有三原。其近者載寧丈葬其先大夫判書公。第二原。卽判書諱璿之墓。第三原。卽二相諱祥正之墓云。癸未午時。畢役設奠。副使書狀。亦以外裔來參。近地所居姓孫赴會執役者。亦十餘人。未時發行。夕過蔥秀站。泉石甚佳。朱學士之蕃所書玉溜泉三字。刻之懸崖。朱又畫其面於崖上而刻之。此外題書入刻者又二。皆舊時華使所爲云。與副使書狀逍遙其下。酌泉嗽口。向暮始發。及到瑞興。夜且二更矣。

甲申。雨下終日。仍留瑞興。午往書狀所館。副使亦來敍話。乙酉。雨霽朝發。午憩劍水站。夕投鳳山郡。主倅李君益昌有均田同事之舊。夜設餞酒。副使書狀同會。病不能飮。行數杯而罷。

丙戌。朝發。午抵黃州。直往判官衙軒。尹判官遇甲。乃吾家外孫。而於我爲再從叔也。黃海都事尹君堦委來送別。兵使柳令汝來見。仍留半日。夜設餞酒。病不能飮。行數杯而罷。丁亥朝發。季氏關西令公出駒峴相候。峴是兩西之界也。下車小話。馳入中和。日尙早。季令請仍向平壤。副使書狀後至。初難之。強而後許。季令先行治船相迎。追至大同江。始有瞑色。庶尹尹君以濟設酒。副使書狀亦來歡飮夜罷。入營。嫂夫人二庶母釀酒以待。諸兒環坐膝前。退與季令聯枕而臥。盡忘行役之苦。黃海道陪行都差使員李君益昌到中和辭去。谷山倅李東耇送行至中和辭去。

戊子。季令設餞。副使書狀同會。都事李君宇鼎,庶尹亦參。

己丑向夕。與季令偕往副使所館。書狀亦會。仍登練光亭。庶尹請設酒。行數杯而罷。十一月庚寅。行望闕禮。更理行需盤纏。有裕者。分給一行諸人。副使書狀所率。亦令同分。

辛卯。副使書狀先行。早往書狀所館。副使亦來。同喫朝飯而罷。拜檀君廟,箕子廟,夫子廟,箕子墓,箕子書院。觀乙密臺,浮碧樓,牧丹峯。所謂井田則微茫不可詳矣。又拜武烈祠。祠是報祀壬辰討倭將士之所。而石尙書星,李都督如柏畫像。至今宛然。自箕子墓還時。見副使尙在普通門樓上。府居士人持酒送行。余亦同登飮數杯。歷見都事,庶尹。

壬辰。鷄鳴而覺。與季令情話敍別。仍命酌。比天明。已酩酊矣。入辭庶母與嫂夫人。促駕而發。日幾午矣。季令追送至十里地葛峴上。都事,庶尹及大同察訪金君粹五亦來。抵順安。日已夕矣。副使書狀俱會。成川府使鄭君樸爲供副使來。共飮數杯。永柔縣令柳君松齊有太學同事之舊。委來相迎。

癸巳。朝往副使所館。書狀亦來。仍發行到冷井撥幕。永柔倅設餞慰行。酒饌俱美。順安元君振澤送行至此。微酡而罷。夕投肅川。夜往副使及書狀所館打話。

甲午朝雨。待少止卽發。未及二十餘里。雨雪交下。一行沾濕。未時。抵安州府仍留。順川倅李令宇恒委來送別。滿浦僉使尹昌亨以監司傳令。到安州來見。卽二十年前相識也。邂逅甚喜。

丙申。往觀城堞。登百祥樓。副使書狀同會行數杯。是夜。兵使成令釴設餞於館所。

丁酉朝發。兵使及判官崔君錫佑出淸川江上送行。午濟大定江。嘉山倅柳徽來候。夕投本郡宿。

戊戌朝發。午憩納淸亭。有溪山之勝。定州牧使李君世翊來候。與副使書狀同會打話。夕投本州宿。

己亥雨仍留。向夕。牧使設餞。病不能飮。行數杯而罷。

庚子朝雨。往副使所館。書狀亦會打話。雨勢少止。卽發歷拜鳳鳴書院。奉安仙源,淸陰兩先生矣。夕投郭山雲興站宿。聞本郡將士輩善射。招令射侯。饋酒與扇。

辛丑朝發。未時抵宣川。夕往書狀所館。主倅柳令炳然略設酒果。

壬寅朝發。午憩鐵山車輦站。夕投龍川良策站。宿枕流堂。有泉石之勝。

癸卯朝發。午憩所串站。義州府尹李令東稷來候。邀見敍話。夕投本州。

甲辰。以國忌停望闕禮。

乙巳。往見府尹。向夕。府尹設宴。

丙午。午登統軍亭。副使書狀府尹亦來。仍往副使所館。與書狀府尹會話。

丁未。往觀九龍淵。回路。再上統軍亭。副使書狀同往。監司出巡追到。相會於亭上。行數杯而罷。

戊申曉起。季令所帶奴致嫂夫人之意。傳一壺酒。卽命酌。仍與季令敍話。不覺沈醉。

己酉。往見書狀副使。盤纏各種有裕者。分給一行諸人。

庚戌。府尹令公之子登第歸榮。其名秀彥。與季令往賀。府尹設酒夜罷。

辛亥。寒律不嚴。江氷不堅。留義州七日。日氣漸暖。不得已設浮橋於氷上。趁朝寒以渡鴨江中江。至三江則氷亦堅矣。監司,府尹,龜城府使許興善,龍川府使韓休,煕川府使具仁廛,泰川郡守韓根,李先達秀彥出江上送行。鐵山府使李東老卽我同榜武壯元。追至設餞。巳時發行。行十餘里回望。則監司以下送行諸人。皆躊躇不能歸矣。秣馬九連城西磨石洞。義州中軍白勝潤。以監司令護行來此辭去。夕至馬轉坂川邊露宿。府尹送幕裨來問。是日行五十里。

壬子曉。監司專人送書。始聞上候未寧。有破腫之擧。驚憂不能定。朝發。秣馬湯站前川。夕至大龍山露宿。所經皆是昔年中朝設站處遺墟。喬木毀墻破臼。處處宛然。慘目傷心。是日行五十里。

癸丑朝發。至鳳凰柵門外秣馬。胡人出迎。伏兵將二,麻貝三,博氏二,牙譯二,甫十,古八,甲軍四十五。牙譯以上則依例接見饋酒。各給紙束煙草等物。加索不已。甲軍嫌少不受。令譯官堅執不許加數。則翌曉始受去。各人稱號。若以我國官制言之。則麻貝是哨官之類。博氏是書吏之類。牙譯卽我人被擄中擇定舌官者也。午時入柵。麻貝等點入人馬知數。先報北京云。麻貝等言商賈馱數不多。必見責於衙門。請以一行他馱添增。再三懇請。許之。義州護行軍官等辭去。附上狀啓。是日行四十里。

甲寅早朝。城將請行相見禮。分立東西。行再拜。一遵漢制之舊矣。自聞上候未寧。更無通信之便。不勝鬱迫。言于城將曰。方物中白綿紙。所載馬氷路墜崖。以致沾濕。不得已作公文。令義州改備追送。幸勿見阻。城將曰。此是方物。豈敢相阻。當定甲軍護送。卽將此意貽書灣尹。別定將官一人。追及報信。辰時發行。秣馬蛇洞川邊。夕投松站宿。是日行五十里。

乙卯朝發。踰兩嶺涉三渡。秣馬長陂。夕投通遠堡宿。是日行六十里。

丙辰朝發。度分水嶺。秣馬嶺底。夕投連山關宿。是日行六十里。

丁巳朝發。聞會寧嶺氷滑難度。取川邊迂路踰一嶺。秣馬嶺底。夕投甜水站宿。是日行六十里。

戊午乃冬至節。作豆粥饋一行諸人。朝發踰靑石嶺。午抵狼子山。義州軍官持公文與白綿紙。追及于此。得監司與義尹書。自上再次破膿。氣候安寧。進膳如常。喜忭不可極。是日行三十里。

己未曉發踰兩嶺。秣馬冷井。夕投遼東宿。鳳凰城牙譯護行者。請謁告辭。亦給紙草。

十二月庚申。欲行望闕禮而處所不便。不敢也。朝。瀋陽禮部郞一,戶部庫子一,胥吏三,牙譯一來見。分受歲幣物種以去。淸人稱瀋陽爲盛京。分官以守。府庫皆充。恃爲本穴。故自前分儲我國所送物種。而今番則諸色木綿盡數取去。未知何意也。依例接見饋酒。各給紙草等物。郞吏,庫子同席而坐。亦無拜揖之節。獨牙譯自以我俘。不敢升坐。拜下席地矣。牙譯欲增賂銀之數。要索不已。譯官輩爭執不許。則發怒。乃言此是歲貢分納者。首譯亦當親領以去。首譯趙東立以爲增賂決不可開路。自請領往鳳柵。甫十,古甲軍等替去。亦給紙草。巳時發行。秣馬沙河邊。初昏投筆管鋪宿。是日行六十里。

辛酉朝發。秣馬耿家莊。井泉汚濁。不能食。廢朝餐。飮酒二杯。路中又飮數杯。夕投牛家莊。又飮二杯。是日行六十里。鳳柵麻貝到此替去。遼東甫十,古甲軍護行者亦替去。分給紙草。譯官聞余廢食。夜汲三叉河以來。水味淸潔矣。壬戌所持歲幣方物。自此替付淸人。帶來義州夫馬則還送。城將,麻貝,牙譯以下。分給禮物。一如鳳柵。日暮不得前發。仍留牛莊。

癸亥。義州夫馬領來軍官白雲翼辭去。附上狀啓。朝發渡三叉河。秣馬河邊。夕宿沙嶺驛村舍。是日行六十里。當初使行沿路所館。任其自擇。後因使行從人潛商被捉。別設公館以待之。令甲軍把門。禁不得出入。淸國官人往來者。亦入此館。稱曰察院。沙嶺盤山等處則人戶凋殘。不得設館云矣。

甲子曉發。秣馬高平驛。夕宿盤山驛村舍。是日行百里。

乙丑朝發。未時抵廣寧衛。是日行五十里。知縣顏鳳姿持楮酒具刺來見。乃福建文士也。取紙筆。以文字問答。略設酒果。終夕而罷。送成裨投書爲謝。贈以禮物接待。皆用華制云。漢淸二城將各送酒肉。以紙草酬之。乘昏與副使,書狀往見李將軍成樑舊墟。燼餘墻壁。半頹半存。令人慨然。石碑石樓。獨全宛然矣。牛莊護行胡人等替去者。所給如前。丙寅朝發。秣馬閭陽驛。夕投十三山。自入遼野。塵沙滿路。是日有西北風漲暗。不分咫尺。行九十里。丁卯朝發。秣馬大凌河邊。夕炊小凌河邊。初昏。抵杏山堡。是日行九十八里。譯官趙東立,李蘅,淸譯金天民自瀋陽追及。牙譯所索。終不增數云。

戊辰朝發。秣馬塔山川邊。夕炊寧遠衛川邊。初昏入城內。是日行九十五里。路傍有祖大壽故宅。入見之。已盡頹毀。而可想其窮極奢侈矣。館于明倫堂。堂後有夫子廟。位牌尙存。令從人達夜掃除糞穢。用巾拭淨各牌。曉起焚香展拜。胡人亦嗟歎之。

己巳朝發。秣馬中右所川邊。夕宿中後所村舍。是日行八十五里。庚午朝發。秣馬前屯衛。夕宿中前所村舍。是日行八十五里。

辛未朝發。秣馬八里堡。午入山海關。是日行五十里。城將等點入人馬。一如鳳柵之爲。諸胡所給有加。但不接見。是夕與副使,書狀往觀望海樓。城將送酒饌甚盛。答以禮物。聞北使以皇極殿改造落成之故。爲頒赦向東云。

壬申朝。城將請行宴禮。乃淸人從前優待之例。饌品禮節。皆是胡制。設於明倫堂。傍有夫子廟。與副使,書狀焚香展拜。午往角山寺。造藍輿登絶頂。長城縈絡其上。倚堞騁望。南自楡關。北至遼野。開闊曠遠數千餘里。鴨江諸山。皆列眼前。東則渤海浩渺。島嶼點點。北則石峯巉巖。猿狖居之。其後乃蒙種之地。誠天下壯觀也。廣寧護行胡人替去。所給如前。

癸酉朝發。秣馬鳳凰店川邊。夕投撫寧縣。是日行百里。

甲戌朝發。秣馬雙望鋪。夕投永平府。是日行七十里。

己亥朝發。取迂路歷拜夷齊廟。廟在灤河西北十餘里安塑像。廟後有淸風臺。江山絶勝。夕投沙河驛。察院久廢。僦宿漢人姜公弼家。是日行五十五里。

丙子朝發。秣馬榛子店之關王廟。流川在廟前。駕石爲橋。夕投豐潤縣。僦宿漢人曹重輝家。是日行一百十里。

丁丑朝發。秣馬沙流河邊。夕投玉田縣。僦宿王秀才 名公濯。字豐垣。家。王以逸士自處。文字問答。設茶酒殽果。夜深而罷。凡僦屋。屋主必設盛饌。仍索答禮。意不滿則怒罵。乃是沿路陋習。而王則淡素合於誠禮。是日行七十里。

戊寅朝發。道遇北使之向東者。秣馬螺山店。夕投薊州。僦宿遼民家。是日行八十里。

己卯朝發。秣馬邦均店。午過白澗店。店傍有大刹。乃萬曆公主所建云。植一木。稱以南松。葉則似松。而皮則似木瓜。夕投三河縣。僦宿漢人家。是日行七十里。

庚辰朝發。秣馬夏店之關王廟。夕投通州。知州甯完福持刺請見。且致酒果數種。答以禮物。是日行八十里。

辛巳朝發。黑霧四塞。不辨咫尺。可謂晝晦也。秣馬於八里村僧舍。到朝陽門外。牙譯等迎候於東嶽廟。請改着帽帶而後入。暫憩廟中。石碑森立。悤悤不能盡讀。而王右軍集字。趙孟頫楷書。董其昌行草。虞集八分最佳。未時投玉河館。是日行四十里。在前使行騎馬入館。自數年來。淸人援引明朝舊例。使之下馬於館門外云矣。

壬午。朝傳表咨於禮部。則右侍郞曹申吉立卓右受之。在前令譯官往傳。自數年來。漢人考出大明會典。言于淸人。始令使臣親傳云。大明初年。外國使臣。皆許乘轎。而我國使臣。自以陪臣不敢乘轎於皇城之內。禮部許以知禮而載之會典。到今淸人考見會典。不許乘轎。乃反乘馬於安南諸使乘轎之間。得非過恭非禮之弊耶。

丙戌朝。牙譯等入館所。令一行譯胥習正朝禮。而請使臣立階上觀禮。是日譯官朴而嶻奴病死。甚慘甚慘。丁亥。使臣以下。往鴻臚寺習禮。其禮三跪九叩頭。習禮之擧。亦出於漢人。據舊例囑淸人。自數年創開云矣。

戊子。禮部以淸主命致歲饌。乃是從前優待之例云。庚戌正朝己丑曉起。由東門入。淸官分班坐於午門外。引吾輩坐於西班第三行之末。其後亦有三行。似是待以三品之秩也。天明。淸主先往鄧廟。問之則明朝猛將以鄧爲姓者。戰敗見執。不屈而死。仍成厲鬼。遇之者皆斃。胡人大駭懼。立祠祈禱。入燕之後。亦不敢廢。設廟尊奉云。已而還入。拜其祖母與母。巳時。出太和殿。卽舊時皇極殿也。遂引班行禮。次令我人行禮。禮畢。引我人坐於殿簷之下。行茶禮。茶是乳酪同煎者。不能近口。牙譯見其不堪。還受。蒙古兩種使臣。亦來在於我人之下。罷歸館所。日已午矣。

壬辰。主客司郞中淸人一員。持大明會典。來問會典中有種馬每三年五十匹近有加貢不在種馬之數之文。此是何年間事耶。貢馬加數一款。難於爲說。泛引麗末國初事。令譯官答之曰。洪武初年。大明太祖致怒東國之不絶元。特增貢馬之數。其後我朝至誠事大。且知素不產馬。幷與種馬而蠲減矣。郞中頷之。有喜色而去。令譯官探來問之由。則牙譯等對以淸主見我國文書。令戶禮兩部考出太宗世祖所減幾何。明朝納貢之數亦幾何。禮部欲知故事。故來問云云矣。

甲午。畫師程龍一來見。託令寫眞。許諾而去。要得筆墨作草本。以試肖否。幷紙與之。

乙未。聞漢人自號曲顚子者善推命。年今八十餘。不肯往來屈辱於淸國將相。送書論命。且致紙筆數種爲禮。答以細推徐報。

丙申早朝。牙譯來言方物歲幣。當輸帑庫。與譯官領去。

丁酉。聞淸主出拜其祖廟云。辛丑。聞淸主親祭天壇云。癸卯夜雪。渡鴨江後初見也。

甲辰。淸主出獵城外十餘里地云。

丙午。曲顚子以論命小卷投之。末書曲顚道人蔡漚蝢七字矣。

丁未。畫師持寫眞草本來。使軍官譯胥諸人審看。皆稱略似依俙而不甚肖。畫師自言必用工六箇月。方完。宜於後日使行推去。若不肖似則當不受價。

戊申。盤纏各種有裕者。分給一行諸人。

己酉。淸人揭告示榜。使之開市。淸主出獵紫金關。關在易州之境云。

庚戌。設下馬宴於禮部。淸尙書恩國泰主席矣。

癸丑早朝。牙譯來言當詣午門前。受回送禮物。一行正官及從人。亦有贈物。巳時罷出。午時。禮部右侍郞曹申吉來設上馬宴於館所。申吉是山東人云。

乙卯。淸人始許出去。而一行譯商未及束裝。再三控訴。仍留。

丙辰。早食後發行。着便服騎馬。由朝陽門出。少憩東嶽廟。乘駕轎抵通州。日纔過午。留宿。

丁巳朝發。秣馬夏店遼民李姓家。其子士英讀書知文字。夕投三河縣來時僦宿漢人家。

戊午朝發。秣馬邦均店之關王廟。夕投薊州來時僦宿遼民家。家主盡心接待。往來如一。二月己未朝發。秣馬螺山店村家。夕投玉田王秀才家。文字問答。設酒慰行。夜深始罷。

庚申朝發。秣馬沙流河村舍。夕投豐潤曹重輝家僦宿。

辛酉朝發。秣馬榛子店。夕投沙河驛姜公弼家。

壬戌朝發。巳時抵永平府房姓人家。前站甚遠。無止宿處。仍留。癸亥夜雪。僅受人跡。朝發。秣馬背陰鋪。夕投楡關僧舍。

甲子夜雪如昨。朝發。秣馬范家店。夕投山海關。城將設宴如來時。北京護行大通官李夢先,次通官尹孫,麻貝,甲軍等替去。贈給如例。

乙丑朝出關。秣馬勞軍屯。夕投前屯衛。

丙寅朝發。秣馬中後所川邊。午炊中右所川邊。夕投寧遠衛。僦宿村家。淸人奉香牽牲而過。問之則將釋奠聖廟云。譯官以爲異事。前所未有云。

丁卯朝發。秣馬連山驛川邊。午炊高橋堡村舍。夕投杏山堡。

戊辰朝發。秣馬四同碑川邊。夕投十三山。

己巳朝發。秣馬閭陽驛。夕投廣寧。知縣顏鳳姿來訪。文字問答。

庚午朝發。秣馬盤山驛。夕投高平驛。

辛未朝發。到平安堡。道中停驂。與副使,書狀飮酒三杯。分饋裨譯。秣馬沙嶺驛。夕炊三義河邊。初昏入牛家莊。

壬申朝發。秣馬耿家莊。夕投筆管鋪。癸酉朝發。秣馬沙河堡。夕投遼東。

甲戌朝發。秣馬冷井。夕投狼子山。先遣灣上軍官金得鎰于鳳柵。探問京國消息。

乙亥朝發。秣馬甜水站川邊。夕投連山關。

丙子朝發。秣馬通遠堡北川邊。夕炊松站北川邊。日晡入察院。金得鎰回致平安監司,義州府尹書。聞從妹鄭佐郞內室妹壻洪校理叔平兩喪。慘痛不可言。設惟野次哭之。

丁丑朝發。秣馬鳳凰柵北川邊。乘夕入本柵。

戊寅朝發。至柵門留炊。城將,麻貝等出來搜驗一行馱載。運餉差商梁廷燦所持資治通鑑。以犯禁被捉。日晡出柵。行十五里。露宿於鳳凰山下。

己卯曉起。成鄭從妹之服。設帷哭之。仍爲發行。秣馬于金石山下。申時到鴨綠江。義州府尹出迎江頭。與之敍話。行酒數杯。乘暮入城。

庚辰。修上渡江狀啓。向夕府尹設酒。

辛巳。修上聞見別單。午後發行。秣馬所串。夕投良策。